元数据

枪炮、病菌与钢铁

  •  枪炮、病菌与钢铁|200
  • 书名: 枪炮、病菌与钢铁
  • 作者: 贾雷德·戴蒙德
  • 简介: 文明的先发与落后,社会的发展与倒退等问题,一直是人类关注的大议题。就此,西方社会普遍认为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社会阶层、百花齐放的文化成果,共同造就了西方文明优于其他,并决定了西方统治世界的地位,甚至认为究其根本是西方种族的优越性决定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告诉我们,答案并非如此。环境因素才是决定历史的车轮向西方倾斜倾,文明的进步的确助推了文化、技术和组织的先发,但同时也导致了细菌的侵袭和船坚利炮对文明的致命摧毁,也就是说,种族决定论和西方文明优势论都无法解释为什么西方国家可以统治世界百年之久。是环境与资源的优渥滋养了西方文明的发展。此外,戴蒙德从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跨学科视角颠覆了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疑问,为我们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深耕专业领域的科学家,到关注人类社会与命运的思想者,戴蒙德从科学、历史、社会的交叉点探究地理、人类与未来,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西方公共知识分子传统的转向——从专业性转向思想性,他依仗多学科的视角和丰富的游历经验,追思人类历史的发展路径,从中寻找经验与教训,试图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
  • 出版时间: 2022-01-01 00:00:00
  • ISBN: 9787521736816
  • 分类: 社会文化-社科
  •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 PC地址: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843329f0728c8ee08434fb1

高亮划线

开场白 亚力的问题

📌 这个反对理由混淆了原因解释与辩护,是常见的谬误。 ⏱ 2024-08-28 08:30:02

第5章 历史上的有与无

📌 简言之,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地区独立发展出食物生产手段,各地区的进度差距很大。 ⏱ 2024-08-29 17:33:56

第12章 蓝本和借来的字母

📌 看到早期文字用途和使用者的局限性,就知道文字为何在人类演化这条路上姗姗来迟。所有可能独立发明文字系统(如苏美尔、墨西哥、中国和埃及)和早期采借这些文字的地区(如克里特岛、伊朗、土耳其、印度河流域和玛雅)的共同特点是:社会阶层分明,有复杂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这和食物生产必然有关,我们将在后文再行讨论。早期的文字满足政府组织的需要(记录和倡导忠君的思想),使用者也是全职的官员,由专事食物生产的农民供养。狩猎—采集社群就没有发展出文字,因为他们没有需要文字的政治组织,也没有社会或农业机制来生产多余的食物供养文字专家。 ⏱ 2024-09-03 12:15:23

📌 由此可知,食物生产,以及采用食物生产后几千年间社会的演变,对文字系统的演化至关重要,也对导致人类流行病的微生物的演化至关重要。文字只在肥沃新月地带、墨西哥,或许还有中国独立发明出来,这几个地区正是食物生产的发源地。文字发明后,即借由贸易、征战或宗教向外传播到其他经济和政治结构相当的社群。 ⏱ 2024-09-03 12:15:47

第13章 发明为需求之母

📌 让我们从“需求为发明之母”这句老生常谈说起吧。一般认为,要是社会中有一种普遍的需求不能满足,或者是某项技术不如人意,人人盼望改善,就会产生发明。有发明天赋的人察觉到社会的需求,受到经济(金钱)或社会文化(声誉)因素的驱策,就会着手发明创新。有些发明家最后成功设计出优越的产品,取代不如人意的技术。要是新发明符合社会的价值观,与其他技术也能兼容,这个社会就会采纳那个新发明。说起来,符合“需求为发明之母”这个常见观点的发明,还真不少。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美国政府展开“曼哈顿计划”,目标就是发明制造原子弹的技术,并且要赶在纳粹造出原子弹之前完成。那个计划在三年内就成功了,共花了20亿美元(约相当于现在的200亿美元)。其他的例子还有:1794年伊莱·惠特尼发明轧棉机,从棉花中分离出棉籽,就是因为在美国南方那是非常耗费人力的工作;1769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为了把水从英国的煤矿中抽出来。这些熟悉的例子误导了我们,让我们以为其他的主要发明也是响应需求的产物。事实上许多甚至是大部分发明是好奇心的产物。发明家动手动脚、修葺补缀,做出巧夺天工的玩意儿,往往是福至心灵、妙手偶得,事前哪里有什么目标、蓝图?一旦发明了一件事物,发明家必须做的就是为它找个事做。只有在新发明“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消费者才会觉得他们“需要”那件发明。还有一些新发明,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明的初衷被忘记了,因为消费者为它们找到了新的用途。事后才找出用途的发明并不罕见,现代史上许多重大的技术突破都属这一类,例如飞机、汽车、内燃机、电灯泡,以及留声机和晶体管,读者知道了有没有大吃一惊呢?所以,往往发明才是需求之母,常见的观点把两者的关系弄反了。 ⏱ 2024-09-03 12:27:02

📌 常见的观点事实上颠倒了发明与需求的关系,也夸大了稀有天才人物(如瓦特和爱迪生)的重要性。 ⏱ 2024-09-03 22:14:23

📌 事实上,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毫无疑义的著名现代发明,往往也有不为人知的“前身”,让人无法理直气壮地说“X发明了Y”。举个例子好了,课本上都说“瓦特在1769年发明了蒸汽机”,据说是水烧开后他看见茶壶嘴有蒸汽冒出,由此顿悟到利用蒸汽的点子。这个故事实在太妙了,可惜却是迷思。实际上,瓦特的点子是在他修理一台蒸汽机的时候产生的。是的,那时蒸汽机已经发明了57年,发明人是英国人托马斯·纽科门。瓦特修理机器的时候,那种蒸汽机在英格兰已经生产了100多台。而纽科门的蒸汽机,则是从托马斯·萨弗里的蒸汽机改良来的。萨弗里的蒸汽机在1698年取得专利,可他的灵感源自法国人德尼·帕潘的蒸汽机设计图(约在1680年)。帕潘的设计图也不是独见创获的产物,他的点子源自荷兰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和其他人。追溯蒸汽机的“前身”,目的不在于否定瓦特的成就,他的新设计的确改进了纽科门蒸汽机(加上了独立的蒸汽冷凝器和双作用缸),就像纽科门也改进了萨弗里的蒸汽机一样。 ⏱ 2024-09-03 22:14:36

📌 通常大家承认的发明家,都在前人既有的基础上改进,而前人在同样动机的驱使下,已经完成了设计,制作出原型,甚至生产出受欢迎的产品(比如纽科门的蒸汽机)。 ⏱ 2024-09-03 22:14:43

📌 爱迪生在1879年10月21日发明了白炽灯泡,是大家都知道的著名故事。其实在1841—1878年,别的发明家已经发明了白炽灯泡,还取得了专利。爱迪生所做的是改进他人的发明。同样,莱特兄弟的载人动力飞机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成功的:奥托·利林塔尔(Otto Lilienthal)发明了载人的滑翔机,塞缪尔·兰利(Samuel Langley)发明了无人动力飞机。1844年,塞缪尔·莫斯发明了电报机。但是在他之前,约瑟夫·亨利(Joseph Henry)、威廉·库克(William Cook)、查尔斯·惠特斯通(Charles Wheatstone)都已经发明过电报机。惠特尼的轧棉机是为了短纤维陆地棉设计的,可是他不必无中生有,因为应对海岛棉(长纤维)的轧棉机,已经发明了几千年。 ⏱ 2024-09-03 22:14:59

📌 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世界史的基本模式,会不会因某些天才没有在某时某地出生而发生有意义的变化?答案很明显:历史上从来没有那样的人物。 ⏱ 2024-09-03 22:15:58

📌 轮子(有用)、有设计师名字的牛仔裤(有名)、QWERTY键盘(既得利益),这些例子说明同一个社会可能为了不同的理由而接受或排斥一个新事物。同一项发明在不同社会中也有不同的遭遇。 ⏱ 2024-09-03 22:21:59

📌 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前面谈过的三个因素——食物生产出现的年代、传播的障碍、人口数量,看它们怎样带来了各大洲在技术发展上的差异。欧亚大陆(包括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块,相互竞争的社会也最多。那里有两个最早的食物生产中心,即肥沃新月地带与中国。欧亚大陆的主轴线是东西向的,因此许多发明可以从欧亚大陆上的一个点迅速传播到同一纬度、气候相似的另一个点。欧亚大陆的沿南北向次轴线的宽度,与美洲最窄处的巴拿马地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切割美洲、非洲主要轴线的地理或生态障碍,并未出现在欧亚大陆。欧亚大陆上,妨碍技术流通的地理与生态障碍较少。由于以上列举出的因素,自更新世晚期开始加速的技术发展,在欧亚大陆出现得最早,因此欧亚大陆上累积了最多的技术。南美洲与北美洲通常都当作不同的大洲来讨论,但是南北美洲连接在一起几百万年了,也有类似的历史问题,我们可以把南北美洲合在一起与欧亚大陆做比较。美洲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陆块,比欧亚大陆小很多。不过美洲的地理与生态十分破碎:巴拿马地峡宽不过40英里,等于将美洲从地理上切割成两半。地峡上的达连雨林,以及墨西哥北部的沙漠,都将美洲从生态上进一步分割。墨西哥的沙漠将中美洲的文明社会和北美洲隔开;地峡上的雨林,则是将中美洲和南美洲文明发达的社会隔开了。此外,美洲的主轴线是南北向,技术传播不得不接受不同纬度(气候)的考验。举例来说,公元前3000年以前,中美洲的社会就发明了轮子,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中部则驯养了骆马,可是,过了5 000年,美洲唯一的负重牲畜还是没能跟美洲仅有的轮子碰上头。事实上,玛雅社会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印加帝国的北缘,相距不过1 200英里,远不及都会利用轮子与马匹的法国和中国的距离(相距6 000英里)。我认为,这些因素足以解释美洲为何在技术发展上落后于欧亚大陆。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第三大的陆块,比美洲小得多。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对欧亚大陆的人而言,非洲比美洲易于接近,但撒哈拉沙漠至今仍是主要的生态屏障,将北非、欧亚大陆与非洲其他地区隔开了。非洲南北向的主轴线更让技术难以传播,欧亚大陆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之间,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地区之间都难有交流。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各地区间也难以交流,以下是一个例子:陶器与冶铁术大约在进入欧洲的同时,也传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萨赫勒地区(赤道以北),然而直到公元元年陶器才传到非洲的南端,而欧洲人乘船来到南非地区时,冶铁术还未传到非洲南端。最后谈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几大陆块中最小的,那里大部分地区的雨量很小,土地产值很低,因此考虑到土地所能养活的人口,澳大利亚就显得更小了。澳大利亚也是最孤绝的陆块。此外,澳大利亚土著从未独自发展出食物生产手段。种种因素加起来的结果是,大洋洲在现代开始之前,是唯一没有金属器具的大洲。 ⏱ 2024-09-04 10:55:05

第14章 从人人平等到盗贼统治

📌 游群社会缺乏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那些制度。人们没有固定的居所,土地由全体成员共享,并没有小团体或个人划分地盘。游群社会没有持续性的经济分工,只有年龄和性别之分:只要四肢健全就得自行觅食。他们没有法律、警察、条约等解决内外争端的正式制度。游群组织常被描述为“人人平等”:没有上层阶级、下层阶级这样的社会分层,没有制度化或世袭的领袖,也没有垄断信息、决策的制度。然而,“人人平等”并不代表所有成员都有同样的威望,或人人参与决策。“人人平等”指的是:游群中并无正式领袖,谁更有魅力、力气更大、更聪明、战斗技能更强,谁就是领袖。 ⏱ 2024-09-04 11:48:06

📌 所有这些例子都说明,战争的威胁或战争是促使社会合并的主要因素。 ⏱ 2024-09-04 12:20:01

第15章 亚力的族人

📌 自然的因,种出人文的果 ⏱ 2024-09-04 12:31:07

读书笔记

致我的中国读者

划线评论

📌 人类女性有绝经期,这意味着所有女性在40岁之后的一段时间会逐渐丧失生育能力。这似乎违背了基于自然选择的期望,因为自然选择应该倾向有助于动植物物种繁衍更多后代这种特性的进化。 ^269515233-7TM8zRmc8 - 💭 我猜测和预期寿命有关?一个当时卫生环境大部分人活不了那么久,再一个是年龄越大异变风险越大,风险成本过高? - ⏱ 2024-08-28 08:10:12

第1章 人类社会的起跑线

划线评论

📌 喉头的演化是关键,这是现代语言的解剖学基础,而人类的创造力又依赖语言。 ^269515233-7TMKNGVUC - 💭 又或者是任何可以交流的器官? - ⏱ 2024-08-28 17:53:50

第10章 大陆轴线——历史的伏笔

划线评论

📌 这种玉米基因设定在3月发芽,届时这棵可怜的植物将发现自己居然被埋在10英尺厚的深雪中 ^269515233-7TPOyoGaA - 💭 应该是取决于温度湿度吧?由于不够耐寒,要求的温度湿度都比较高,所以可能无法发芽或者长的不及预期 - ⏱ 2024-08-30 18:11:09

第14章 从人人平等到盗贼统治

划线评论

📌 [插图] ^269515233-7TX0VnuHc - 💭 记录一下,社群的种类 - ⏱ 2024-09-04 11:46:44

划线评论

📌 一问到丈夫姓氏,总是一把辛酸泪,老公横死,再嫁的对象又死于非命:“我的第一任丈夫被来袭的伊洛匹人(Elopi)杀害,第二任丈夫则被想要我的男人砍死。我就跟这个男的一起生活。后来,第二任丈夫的兄弟前来寻仇,杀了我的第三任丈夫。”这种遭遇在所谓“性情平和”的部落族群中可谓司空见惯。因此,在部落越来越大时,人们会倾向于接受中央统治,以换得保护。 ^269515233-7TX29AwPx - 💭 突然想到了司法的一个作用,就是减轻报复的责任,忘记是谁说的了 - ⏱ 2024-09-04 12:05:30

本书评论

书评 No.1

^269515233-7TXpyUziR ⏱ 2024-09-04 18: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