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数据
我的外婆,从不内耗
- 书名: 我的外婆,从不内耗
- 作者: 理微尘
- 简介: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是外婆的言传身教,治好了我所有的焦虑和拧巴,纠结和自卑。纸书原著《你不必是一朵花》现已上市!作者亲签锦鲤版随机掉落,愿你温柔坚定,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从上幼儿园时就经常被同学欺负,由于父亲尊崇“以德报怨”的理教,母亲则总是让我反省自己,成长的环境里,每每遇到苦难,我总是孤立无援,这让我的性格也变得格外的拧巴和自卑。生活于我,充满了艰辛。直到外婆走进我的成长,才逐渐开始让我的心得以安然释放,获得内在的自恰和自尊。 我的外婆成长在一个由女性当家经商的家族,她从小就得到一种非同凡响的尊重人性的教育。以致于,别人在读书时,她一心扑在热爱的音乐上;别人都选择门当户对的婚姻时,她则嫁给了已然家道中落的外公;她用自己的公寓开夜校,教工人们读书、算数……从不内耗的外婆,永远有自己的节奏,不会在意别人的比较。她让我懂得,内耗就如一块橡皮,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反复摩擦,最后擦掉了真正的自己。而好的人生,就是在恰到好处的挫折中磨砺成长,把所有的经历,都变成一种收获。 这本书,也是我用对外婆的回忆为基础,写下的一段段关于生活智慧和心灵成长的故事与启发。激励每个人如何在现实的生活中,保持纯真和善良的同时,不失边界和底线,维护自己的本心,活出像外婆一般毫不内耗的人生。
- 出版时间: 2024-04-03 00:00:00
- ISBN: 9787115638137
- 分类: 个人成长-人生哲学
- 出版社:
- PC地址: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1b732f30813ab8b37g0121a2
高亮划线
前言 我的外婆,从不内耗
📌 因为生活中的变数实在太多,机会稍纵即逝,愿望随时间的流逝也会变质,所以要活在当下,尽力抓住此刻。 ⏱ 2025-01-05 09:55:39
📌 在活着这个基本前提下,她会尽量把握住可以把握的部分。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收获。 ⏱ 2025-01-05 09:55:33
📌 “为什么要有遗憾呢?想做就去做嘛。”“那如果结果不好呢?”“至少我知道结果了嘛。至少我这一辈子,都会很精彩。” ⏱ 2025-01-05 09:56:06
现在,放松下来,不要再欺负自己了
📌 记得我十岁时,外婆买了盒香烟,点燃后让我闻,我觉得一点不好闻,她自己吸了一口,让我也试试,我也学着吸了一口后,被呛到流眼泪。 ⏱ 2025-01-05 09:59:26
📌 高祖婆的教育宗旨大概是让孩子们什么东西都见识过后,就能够辨别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坏东西,不然,小孩因为眼皮子浅,别人一点新奇东西就能给带跑了,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尽情探索; ⏱ 2025-01-05 09:59:52
📌 知道一个家是怎么运转的,如何抓大放小,既松弛又不出错,哪些是关键点要抓住,哪些可以随它去;学会待人接物,识人的技巧……其中种种分寸极难拿捏, ⏱ 2025-01-05 10:01:45
📌 如果不是在具体的事例中看长辈具体的做法,小孩子是很难理解和体会的。 ⏱ 2025-01-05 10:01:38
📌 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常常会忽略但至关重要的一点——顺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常常将所有知识经验、人生道理一股脑倒给他们,但很少有家长会思考,孩子应该先学哪个,后学哪个。 ⏱ 2025-01-05 10:01:56
📌 尼采说:“一棵树越是高大,它的根就越是伸向黑暗。”而一棵根基不牢的树,注定是会歪斜的,这就是现代人拧巴和内耗的根源。 ⏱ 2025-01-05 10:00:17
📌 家长们不知道,“见贤思齐”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已经拥有充实、丰盈的自我认知,相信自己有改变的能力,但家长们将传统文化中强者用于自我提升的道理直接灌输给自身尚弱的孩子,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并将之视为理所当然,达不到就打击指责,这是忽略了人性的真相和成长的本质。 ⏱ 2025-01-05 10:00:29
📌 可悲的是,太多的孩子就是这样浑浑噩噩成长起来的,当有一天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自然也无法梳理出教育的逻辑,也会在教育孩子时选择走上熟悉的道路,复制自己熟悉的教育模式。因为我们身处其中,往往将“习惯”当作“合理”,却不去考虑其他的可能,就像意识不到空气的存在一样,意识不到那些已经成为习惯的原生家庭的错误行为和语言方式。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进行强迫性重复,即在经历了一件痛苦的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制造类似的情境,以致不断地体验同样的痛苦,因为那是我们最初关于家的体验,我们不确定改变是否会更不安全,习惯性地将“熟悉”当作安全甚至爱,这就造成了很多家庭教育悲剧。 ⏱ 2025-01-05 10:02:29
📌 外婆从没有用“别人家的孩子怎样优秀,你怎么这样差”“你这里做错了,那里做错了”“成绩这么差,你怎么有脸回家”之类的话,以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口气对我挑剔、比较、挖苦、讽刺。 ⏱ 2025-01-05 10:03:11
📌 你们还不是大人,但外婆曾经是小孩。 ⏱ 2025-01-05 10:03:18
📌 我们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往往知道怎样做,能说出来很多道理,但是一旦遇到事情,就什么都忘了,被情绪裹挟,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在事上磨”。 ⏱ 2025-01-05 10:18:10
📌 在一件事情发生时,如果我们身处其中,看着长辈是怎么做的,自己才会真正有所体会,才能把其中的道理琢磨明白。以后自己遇到同样的情况时,自然就知道如何应对。 ⏱ 2025-01-05 10:18:28
📌 我们知道,有些事发生是人无能为力的,需要允许它发生;有些问题自己有责任,别人也有责任,光自己做好也无法解决。 ⏱ 2025-01-05 10:19:02
📌 人生路上,如果将不属于自己的担子都背到自己身上,人就会越来越累。 ⏱ 2025-01-05 10:19:44
我所经历的校园霸凌
📌 别人打你,你还要管他手疼不疼吗?千万不要滥用你的善良。 ⏱ 2025-01-05 10:30:41
你的成长,才是对恶意最好的回击
📌 无论什么时候,人都要靠实力说话。成长是最好的复仇。” ⏱ 2025-01-05 10:32:47
📌 我们知道,孩子在还很小的时候,是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非常需要家长的支持和教育,教些学校不太会教的东西,比如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 2025-01-05 10:33:20
应对霸凌的方法
📌 她问我是不是很委屈,我说是,她说:“你要记住这种感觉,但是先憋着,不露声色,静静等待,因为现在你的作业本还比较新,没有什么说服力,等到鼻涕最多、作业最破的时候,就保留证据,再行动。” ⏱ 2025-01-05 10:33:53
📌 怕麻烦是人类的天性,有的老师自己的事情很多,很累也很忙,对于学生之间的矛盾会有意或无意地采用息事宁人的态度,比如让那个好说话的忍一忍,似乎掩盖、回避、拖延就能解决问题 ⏱ 2025-01-05 10:35:34
📌 有些家长对这种情况也并不重视,比如我意识到不对劲之后,我只选择告诉外婆,因为我明白,告诉父母也是没用的,他们一定会让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再次造成心灵创伤。 ⏱ 2025-01-05 10:35:44
让弱者以德报怨,是一种邪恶
📌 让弱者以德报怨,是一种邪恶 ⏱ 2025-01-05 10:37:11
📌 封建社会,小人物的愤怒往往毫无用处,被欺负了就是被欺负了,公理道义这些往往都是实力相当的人才能去争一争。 ⏱ 2025-01-05 10:38:02
📌 任何知识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运用,小朋友首先要学习自我保护和应对他人欺负的方法,才能保证自己健康成长,当你变成狮子时,才有资格对老虎说‘没关系’。” ⏱ 2025-01-05 10:39:19
📌 来访者往往是所处的人际关系系统中最善良、温和的那个,而恰恰是因为他们善良多忍让,才被不断掠夺和吸食,出现心理问题。 ⏱ 2025-01-05 10:39:27
📌 人类社会本质还是竞争社会,不要过于理想化。 ⏱ 2025-01-05 10:39:33
📌 《道德经》的内容大多是给帝王讲治国策略的,当然可以讲“以德报怨”。 ⏱ 2025-01-05 10:39:54
📌 善良本身没有错,错在没有分清对象就一味要求自己善良。 ⏱ 2025-01-05 10:40:16
从来如此,就是对的吗?
📌 从来如此,就是对的吗? ⏱ 2025-01-05 10:41:04
📌 理解、爱和金钱一样,也是能量,且是非常奢侈的能量。 ⏱ 2025-01-05 10:45:45
📌 精神贫瘠的人往往会更迫切地需要把自己对人生的失望和痛苦、社会或周围人给他的压力转移出去,于是便落到孩子身上,以获取更多精神养分。 ⏱ 2025-01-05 10:46:00
📌 请尽力去经营自己,努力逃离,尽量成长,好好读书,学一门手艺。抓住一切机会,从低能量的沼泽中逃离。 ⏱ 2025-01-05 10:46:10
隐形精神控制
📌 当孩子成年以后,父母的见识可能落后于时代,逐渐无法指导他们,甚至指导起到反作用,进而影响孩子的发展。由于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容易成为被他人欺骗和利用的对象。 ⏱ 2025-01-05 10:49:21
📌 他会伪装成为你好,在帮你,如果有人想厘清其中的逻辑,就会被他粗暴制止。他可能根本不是为了弄清问题本身,帮你吸取教训,只是为打击你,让你更听话,更符合他的意志。 ⏱ 2025-01-05 10:49:29
📌 质疑、评判是自上对下的,自证是自下对上的行为,一旦自证,就会落入支配地位的陷阱。越自证,你的心理地位就越低,越易被控制! ⏱ 2025-01-05 10:49:41
📌 外婆从不说“我是为你好”。她说:“我总要先走的。为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更放心地离开。” ⏱ 2025-01-05 10:49:53
这世上没有任何人和你的利益完全一致
📌 无论怎么选,都应该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也要你自己去承担代价。千万不要把选择权交给别人,否则,一不如意,就把责任推给其他人——‘都是你让我怎样的’,这会让你变得软弱。” ⏱ 2025-01-05 10:50:35
📌 任何人的话都要想一想,他们能从这个结果中获得什么,你能获得什么,权衡一下你更看重什么,再做出自己的决定。以后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能说‘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接受’。” ⏱ 2025-01-05 10:54:30
📌 要求别人无私实质上就是一种自私,不应要求他人成为圣人,那是不合理的;也不应要求自己全然无私,那样会陷入痛苦内耗。 ⏱ 2025-01-05 10:54:41
📌 人生是你的,选择是你的,最后买单的也只有你。 ⏱ 2025-01-05 10:54:53
别被“无私、体面”绑架
📌 正因她对人性洞察至臻,对俗世了解入微,她的这个决定才如此决绝又让一般人无法理解。 ⏱ 2025-01-05 10:57:46
📌 爱别人,必须先爱你自己,否则,就无法守护那些你爱的人。” ⏱ 2025-01-05 10:58:09
📌 自己的利益自己都不试着想办法去维护,谁都不可能帮你一辈子。” ⏱ 2025-01-05 11:00:38
📌 一个人要是总以软弱示人,就容易被人欺负,越被人欺负,你就越不会尊重自己。” ⏱ 2025-01-05 11:00:49
📌 线外不计较,线内不能让,学校里老师教你谦让,是为了让你在自愿的前提下与他人分享,而不是为了让你无底线去忍让,如果被欺负了也不说出来,不保护自己,不维护自己的利益,那就是傻瓜。” ⏱ 2025-01-05 11:01:12
📌 有时候别人让你善良大度一点,往往是因为你已经是被选中的那个牺牲品,这只是为了堵你的嘴,投向你思想的武器,千万要清醒。 ⏱ 2025-01-05 11:02:16
识别在你身边伪装的小人
📌 不是所有朋友都希望你好。为你好的人会为你做长远考量,而有的人伪装得善解人意,实则步步捧杀。君子择善而交,选择朋友是非常重要的。” ⏱ 2025-01-05 11:04:23
📌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小事可以糊涂,识人不能马虎。劝你大度的人往往不是真为你好。 ⏱ 2025-01-05 11:05:44
📌 越缺什么,越炫耀什么。要警惕只会劝你大度的人。” ⏱ 2025-01-05 11:05:52
📌 社会有时候还是像个丛林,你要学会保护自己,辨别外界的蛊惑和诱惑,清楚你要做什么,心无旁骛地坚持下去。 ⏱ 2025-01-05 11:07:05
📌 那些他所谓的“朋友”(其中就包括我)信了他的话,也开始松懈,上课随便听听,放学出去玩,晚上也不看书,考得一塌糊涂,他的成绩却一直很好 ⏱ 2025-01-05 11:07:18
📌 表弟答:“我傻吗?他不学习以后一样有好出路,我不读书以后能干啥?” ⏱ 2025-01-05 11:10:35
📌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在“躺”和“卷”之间循环往复做“仰卧起坐”。 ⏱ 2025-01-05 11:10:56
安全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做坏的预设
📌 安全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做坏的预设 ⏱ 2025-01-05 11:12:06
📌 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总感觉不对,就不要强迫自己接受,十有八九这件事就是有问题。世界上很多事本就是不理性、想不清楚的。” ⏱ 2025-01-05 11:12:43
📌 我们人生的最终承担者,始终是自己。请帮自己系上尽可能稳固的安全绳,尽量保护自己的空间和利益,别管别人怎么想,因为他毕竟不是你。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绝不过分。 ⏱ 2025-01-05 11:15:32
📌 我们永远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因为无论治安多么严密的地方,都可能存在漏洞。不然,警察局里的储物柜为什么要上锁呢? ⏱ 2025-01-05 11:16:48
你不需要那些囚禁你的“应当”
📌 不要说‘女孩应该怎样’,为什么要限制自己呢?” ⏱ 2025-01-05 11:17:33
📌 真正的女性主义,要的是平等而不是优待。女士优先之类小恩小惠的优待,是为了掩盖更大的不平等 ⏱ 2025-01-05 11:18:55
📌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但法律也无法覆盖现实生活的所有细节。 ⏱ 2025-01-05 11:20:40
📌 那么,是那些从小学习军事、历史,知道如何反抗,被鼓励成为英雄冲上去主动克服一切困难的人,还是那些专注于爱与不爱、绣花纺织打扫,以被拯救为期望,弱小单纯为优势的人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呢? ⏱ 2025-01-05 11:24:41
📌 除了客观存在的差异,当男性处在女性的位置上时,就是“女性”。 ⏱ 2025-01-05 11:25:34
📌 你应当在社会期待和善待自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生命中只有一种“应当”,就是好好活着。 ⏱ 2025-01-05 11:25:47
不要吃没意义的苦
📌 不要吃没意义的苦 ⏱ 2025-01-05 11:38:12
📌 遇到麻烦,抱怨只会让你更痛苦,压力越大越不容易改善。不如想想,现在我们能做些什么,然后立刻行动起来。人一动起来,就不容易胡思乱想,只会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好,这样压力自然就能小点。” ⏱ 2025-01-05 11:38:30
📌 不思考不总结,只会拼吃苦,除了感动自己,没用的。 ⏱ 2025-01-05 11:51:25
📌 人最宝贵的是时间,反复在这种作秀式吃苦中蹉跎生命,浪费了头脑最好用、身体素质最好的人生时期,才是真正的浪费。 ⏱ 2025-01-05 11:52:29
📌 成绩是学习的副产品。 ⏱ 2025-01-05 11:53:19
📌 如果我是老师,会在哪些知识点上出题?怎么出?我会喜欢怎样的卷面?考完后把自己当成出卷人的同行,评价这份试卷:这题出得怎样?他为什么这样出?这样你就能从更高层次掌握考试。这种付出,才是有意义的。 ⏱ 2025-01-05 11:53:04
不要用吃苦获得道德上的崇高感和资格感
📌 有些人就是会有意或无意地让自己陷入可怜的境地,好让你愧疚,让你承情。 ⏱ 2025-01-05 14:02:57
📌 人如果苛刻对待自己,自我牺牲,就可能会产生一种自己很伟大的感觉,继而觉得自己有资格去要求别人做一些事,别人做不到时自己就会生气。比起把所有东西都省下来给你,一起分享可能会让大家更轻松。 ⏱ 2025-01-05 14:03:47
不要活得太沉重,这世界和你想的不一样
📌 在不可改变的事情面前,寻找其中有益的部分,并立即行动,让自己开心——这让我相信,无论处于何种境遇,我们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感受。没有比自己相信自己更能让人感到安全的事了。 ⏱ 2025-01-05 14:05:19
📌 人生在世,不要与人性为敌,而是要顺应甚至利用它,只有这样,做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2025-01-05 14:06:45
在生活的旋涡中心,松弛地喝下午茶
📌 心理学上有个“出丑效应”,指的是人们不太喜欢那些没缺点的人,因为会让人感到紧绷,而有些小缺点的人更讨人喜欢。 ⏱ 2025-01-05 14:08:33
📌 对待生命,我们不妨大胆些,因为终究要失去它。当真正接纳自己,爱自己的时候,你将吸引真正的爱与欣赏,而不是限制和掠夺。所以,何必在意不值得的事?何必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只有你才有权利决定如何度过此生。 ⏱ 2025-01-05 14:09:01
安贫乐道可能是极大的陷阱
📌 不要抱怨贫穷,更不要安于贫穷甚至感谢贫穷,前者会消耗你低谷时起身的能量,后者无异于自我设限的慢性毒药。 ⏱ 2025-01-05 14:14:02
那些谁也抢不走的东西
📌 抢得走的是名字,抢不走的是本事。” ⏱ 2025-01-05 14:15:52
为什么贵的反而便宜?
📌 男人拿家里的钱可能没什么心理负担,偷老婆的首饰则要顶着巨大的压力。前者大家觉得没什么,但哭诉他典当你的首饰,连法官都会觉得他过分。 ⏱ 2025-01-05 14:22:17
不要让自己廉价
📌 “有些钱不能省,当然不是让你打肿脸充胖子,但正常交往要落落大方,与人头几次的交往决定以后的规则。” ⏱ 2025-01-05 14:25:40
📌 “弱的时候,就要借势,人靠衣装,以后你有了能力和底气,拿塑料袋都无所谓。”她的预言没有错,我成了领导后,真的背帆布包就去开会了,底气和神态气势已完全不同,再没有被保安拦住的事情发生了。 ⏱ 2025-01-05 14:25:54
📌 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讲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给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美国穷小子的生活带来改变的故事,其中就利用了心理借势的方法。 ⏱ 2025-01-05 14:26:18
为什么不会享受,就不会工作?
📌 她让我看着她的拖鞋,我看不出有什么,她笑眯眯地说:“我的脚在鞋子里动啊,可是你看不见。你只能看见我好好地站在这里。只要你给他们一个好看的成绩单,中间你怎么学,不用都让他们知道。” ⏱ 2025-01-05 14:31:21
学会欣赏自己
📌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语言、利益、身处立场的差异,人心难测,平等缺失,使“懂你”变得非常奢侈。有些不懂是偏差导致的,每个人的想法、成长经历不同,沟通必然有不畅之处。有些不懂是故意不懂,你的感受对他来说一文不值,而有些人说你不好,未必你就真的不好,或许只是不符合他们的期待罢了。从更宏大的视角来看,自然界不谈强弱,只谈适合。强弱是人类的概念,自然界考验的则是延续能力,比如兔子一定弱,老虎一定强吗?老虎成为濒危物种,兔子却很少有绝种的危机。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多少“强者”早已湮灭。人类也只是进化中的须臾,我们自身、评价我们的人、评价本身都将成为过去。所以,我们能抓住的只有有限的此刻,如果不抓紧时间,尽力过自己喜欢的生活,那么“此刻”也将不断逝去。我们总是过度关注未来那个宏大的目标,又过于轻视一个个微小的现在。人都有局限性,苦苦纠缠于“为什么不能”没有意义,只会徒增烦恼罢了。对于在能力范围内的事情,需要我们立刻着手应对;对于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你再烦恼都无法改变。所以,不必追求意义,因为我们就活在意义之中。不要去做其他人,其他人都有人做了。请尽力做好自己,做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 2025-01-05 14:32:50
君子和而不同
📌 人总是更信任自己熟悉的东西,这没啥好争论的。无论哪个方法,只要自己觉得好就好。管好自己,不要强迫别人。 ⏱ 2025-01-05 14:33:46
📌 我的博导也说过类似的话:“有些咨询师总执着于自己是哪个流派的,每个流派的方法都有可取之处,应该广泛学习,重要的是效果,不是流派。只要有效,就可以为我所用。” ⏱ 2025-01-05 14:34:06
📌 为什么很多家庭中总是争吵不休,也有些家庭表面和谐,其实是以一方的巨大牺牲、隐忍退让为代价的?有些人完全不接受商量,一定要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还会站在“为你好”等道德旗帜下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 2025-01-05 14:34:58
📌 弗洛伊德曾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暂时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 2025-01-05 14:35:07
📌 如果不想白白浪费时间,我们就要具备思考和判断能力,明白自己的核心诉求是什么,与他人的边界在哪里,这样才能做到求同存异。 ⏱ 2025-01-05 14:35:13
尊重他人,不要让他人介入你的心
📌 在人际交往中,最累人的不是真正去做什么事,而是揣摩再三,思前想后,摇摆不定。 ⏱ 2025-01-05 14:36:35
📌 做不做,值不值得,是自己的事。我们只能管好自己。结果如何,别人怎么看,是他们的事。 ⏱ 2025-01-05 14:36:42
📌 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 ⏱ 2025-01-05 14:46:12
过于较真,没有意义
📌 语言不是唯一的沟通方式,让对方知道,你知道这件事且这件事让你不高兴了,就行了,不一定非要当着对方面争个谁对谁错。” ⏱ 2025-01-05 14:48:14
📌 很多事都处于“说了矫情,不说委屈”的状态,难以拿捏。 ⏱ 2025-01-05 14:48:28
📌 “慧极必伤,为什么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她呢?我没有义务教育她,为小事斗气不值得,伤害的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发火也好,争论也好,都是实现目标的方法,没有想好要达到什么目的就发生冲突,是很傻的。” ⏱ 2025-01-05 14:55:58
📌 你们念书考试养成习惯了,一定要搞清楚对错。可生活里哪会有个老师时时给大家判对错,也没有标准答案。把对错换成利弊。 ⏱ 2025-01-05 14:56:31
为何有时天道不“酬勤”?做得多错得多
📌 “人也是一样。如果这件事会开一个不好的头,即将形成一个对你有麻烦的规则,你就要直接拒绝、反击,最好一步到位,让对方下次不敢再来挑衅,这样你才能建立自己的规则。” ⏱ 2025-01-05 15:00:14
📌 不要让别人总是免费从你这里拿走好处。如果你总是不求回报地帮助对方,底线可能会越来越低,甚至开始接受一些不合理的请求。 ⏱ 2025-01-06 07:26:56
实力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多的越多,少的越少。家族中,最孝顺的往往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个孩子;婚恋中,如果一方卑微到尘埃里,可能反而被弃之如敝履。 ⏱ 2025-01-06 07:32:32
📌 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这样,有些人只能是一段时间的同伴,旅程结束,就不要留恋了,继续往前走,前面又有新的风景。” ⏱ 2025-01-06 07:34:00
📌 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你首先要看看自己有什么可以交换的。一定要先发展自己,你手上有了可以跟别人交换的东西,合作的可能性才会大,合作也才能持久。 ⏱ 2025-01-06 07:35:33
别让“清高”阻碍你的人生
📌 外婆笑:“你错了,问不问是你的事,答不答应是对方的事,对方不答应也不代表你就差,可能就是不方便,赶快问下一个人。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就要想想为什么,因为这很可能就是你实现人生理想的障碍。” ⏱ 2025-01-06 07:37:17
📌 一些人喜欢将“清高、原则性强”作为自己不行动的借口,越是这样的人,就越容易高估自己的道德,因为他们躲在清白的借口下,就可以替自己不满的现状找到指责外界的依据,心安理得地不行动。在与人交往中,整合资源需要不断经受挫败,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磨炼,这才是他们不愿意行动的真正原因。 ⏱ 2025-01-06 07:37:30
永远保持你的主动性
📌 这是谁的需求,谁更需要一些?如果是我,那我就要马上行动。 ⏱ 2025-01-06 07:40:13
📌 一定不要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因为我们默认有罪的人才需要改变,一旦你坐定了‘受害者’的位置,就容易强调别人的责任、外界的环境,而自己心安理得地不行动。 ⏱ 2025-01-06 07:40:54
📌 曾国藩的十六字箴言为:“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 2025-01-06 07:42:14
读书笔记
你不需要那些囚禁你的“应当”
划线评论
📌 后来我读到波伏娃的书,她写道:“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就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又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每一种事物都在诱使她走容易走的路,她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走自己的路。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已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269515233-7WY5lz9uw - 💭 记录一下。所有的馈赠都有价格,在获益的同时需要思考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 ⏱ 2025-01-05 11:21:40
你那不是延迟满足,是自找苦吃
划线评论
📌 “延迟”带来的往往不是“满足”,而是遗憾。意志力是一种心理资源,是有限的。投入意志力就像花钱一样,要看项目值不值得投资,能带来多少回报。将意志力耗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是浪费。 ^269515233-7WY6lz31Z - 💭 我觉得核心原因是“延迟满足”的内涵被异化。其原本的含义我认为是为搏得更大的长远利益而愿意牺牲短期的小利,放在算法层面是全局最优和贪心局部更优的区别,这不意味着贪心局部最优的结果和全局最优完全不一致,应在决策时对比收益风险,合理选择方案。 - ⏱ 2025-01-05 11:36:56
本书评论
书评 No.1
^269515233-7WZnjy0um ⏱ 2025-01-06 07: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