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数据

学点法律,避点坑:有趣有料的法律科普

  •  学点法律,避点坑:有趣有料的法律科普|200
  • 书名: 学点法律,避点坑:有趣有料的法律科普
  • 作者: 隋兵
  • 简介: 本书是一本“不一样”的法律科普读物,不同于其他传统的普法读物,本书用平实的语言和鲜活的例子把晦涩的法律条文“翻译”出来,幽默的行文是本书的“增味剂”,力求让你在轻松愉悦中学会法律知识,本书还汇集了许多大家生活中经常碰到但又束手无策的法律难题,比如怎么让渣男净身出户?遭遇职场性骚扰怎么处理?碰到老赖不还钱该怎么办?针对每一个问题,书中都给出详细的“法律操作指南”,手把手地教你维权。 除此之外,本书还选择了多个大家非常关心,但又不明就里的法律“漏洞”,比如精神病、幼童杀人为何不处罚?人贩子为什么不一律死刑?这些令人不解的疑问后,都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书中将一一揭示这些法律秘密。
  • 出版时间: 2018-09-01 00:00:00
  • ISBN: 9787302508595
  • 分类: 社会文化-法律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PC地址: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5bf329007198d6085bf0fed

高亮划线

人贩子为何不一律判死刑?

📌 贝卡利亚曾说“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而在于其不可避免”。 ⏱ 2024-09-08 12:15:16

知识产权制度是让少数人合法地“垄断”知识吗?

📌 一方面,要借鉴别人的知识成果,不一定都要花钱 ⏱ 2024-09-08 13:51:01

📌 试想,如果是你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成果,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拿去出售、牟利,那你还有继续创新的动力吗?通过有偿使用形成榜样效应,才是激励创新的最佳手段。 ⏱ 2024-09-08 13:52:10

正当防卫的正确姿势是怎样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短短的一段话,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暗藏玄机。正是因为很多人无法解读出这段话中隐藏的条件,才在实际的“自卫”过程中犯了错,使得本意中的“防卫”变成了“违法”。寥寥数十字的法律条文中,至少暗含着五个条件。满足这五个条件,才能合法地“召唤”出“正当防卫”:(1)事出有因。防卫行为必须是因为对方的不法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必须是现实存在、已经发生的。基于假想或者误解的防卫是违法的。(2)时间要求。防卫行为的开展必须在不法行为发生后到结束前,司法实践中对提前防卫和事后防卫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也就是说,对方的不法行为没有开始的时候和不法行为结束后都不能进行防卫。(3)对象明确。防卫的对象只能针对实施不法行为的人。如果防卫者在防卫过程中伤及无辜或者打击错误,那么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防卫目的。防卫者的目的必须是防止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不能有任何其他目的。在这个问题上是容不得一点瑕疵的,这一点也是导致很多防卫行为“变质”的主要原因。例如,挑拨对方先动手,然后进行所谓的防卫就是动机不纯;两人本来就是约架互殴,不管谁先动手,都不是正当防卫;一开始出于保护自己还手,后来“越战越勇”变成了伤害,也是违法的。(5)防卫限度。即便防卫行为都符合了上述四个条件,但是如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就属于防卫过当,同样违法。除了针对正在进行中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外,其他情况下都要考虑防卫的限度问题。 ⏱ 2024-09-09 18:04:47

📌 针对这个问题,我把上面的五点总结为“五不要”,只要记好“五不要”同样也能掌握正当防卫的正确姿势。(1)不要先动手。防卫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假如你提前动手,显然无法证明对方要对你进行不法侵害,正当防卫也就无从谈起。(2)不要起恶念。防卫的目的是保护自己和他人,一旦这个因素发生了变化,你也就丧失了防卫的基础。例如互殴、约架,不管是谁先出手,双方都不属于正当防卫。(3)不要打不停。如果你的防卫手段已经让对方无法反抗或者不能继续施暴时,请及时停止任何防卫行为,否则会被认定为不单纯是为了防卫,而是为了伤害。(4)不要乱打人。正当防卫只能针对施暴者本人。(5)不要打太猛。正当防卫要有限度,在制止对方施暴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自己防卫的暴力程度。一般认为,只要防卫的暴力程度不高于施暴者的暴力程度,都有被认定为正当防卫的空间。例如,对方只是轻微地推搡你,而你却打断了对方的腿,显然就是超过了必要限度。千言万语总结为一句话:防卫是为了制止而不是加害。对这个原则理解得越深,离正当防卫的正确姿势就越近。 ⏱ 2024-09-09 18:05:43

如何有效处理网络暴力?

📌 第一步,止损。不管是被人肉搜索还是被人侮辱诽谤,首先要做的就是防止损失扩大。我们知道,网络暴力都是有指向性的,施暴者往往会直接@出被攻击者的微博账号、微信号等,然后再对不明真相的网民进行煽动、引诱。这时为了防止自己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泄露以及自己好友列表中的亲朋被骚扰,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账号“改名换姓”。如果你的社交账号(包括和手机号码关联的社交账号)是实名、真人头像,那么赶紧改掉,同时暂停添加好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把自己公开关注的朋友、亲人暂时取消关注,防止不必要的麻烦。第二步,取证。到“坏人”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的网站、论坛、手机应用上对相关的信息进行保存取证。最规范的方法是对电子数据(曝光你信息的网页等)进行公证保存(主要通过公证处进行)。但是很多人都觉得麻烦,而且公证要花钱。那么还有两种方式:(1)保存网页和数字证书。(数字证书相当于网页的身份证,能完整反映证据来源,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保存在本地电脑中。)(2)拍照截图。(这种方式取得的证据可信度最低,例如无法完整反映来源、可篡改等)上述两种方式虽然不需要第三方配合,自己就可以独立完成,只要庭审时对方没有对这两种方式取得的证据提出异议,那么是可以被认定为有效的。当然,这两种方式取得的证据存在不被采信的风险,所以最为推荐的做法还是花费一定的成本由专业的公证机构完成证据的公证。第三步,通知。不管发布这些“网络暴力”信息的平台是网站还是手机APP,它都有一个管理方或者运营方,这时候你就要跟对方联系,明确告知你被侵犯了隐私或者遭受了侮辱,要求对方删除相关信息。同时还要把你跟网站、手机APP管理者沟通的记录保存下来。这一步很重要,证明你已经通知了对方。如果网站、手机APP的管理者怠于履行删除义务,那么你就可以直接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要求网站一起承担赔偿责任。第四步,追凶。这个时候通常侵权信息已经被删除了,但你还是气得牙痒痒,因为藏在网络背后的罪魁祸首仍然身份不明。其实要想查明谁是真凶,并不困难,直接让网站、手机APP的运营者提供就可以了。 ⏱ 2024-09-09 18:07:12

什么样的伤害可以主张精神损失赔偿?

📌 人身权利和人身权利相关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才是法院是否支持精神损失赔偿的主要考虑因素。 ⏱ 2024-09-10 07:49:26

📌 法院收取的诉讼费是按照原告主张金额的一定比例来收取的,也就是说提出的索赔金额越大,要交的诉讼费也越多。假如最后法院没能支持精神损失索赔,那么连诉讼费也要赔进去了。 ⏱ 2024-09-10 08:01:12

开发商保证的泳池、花园都没了,怎么维权?

📌 房地产行业的广告可谓套路十足,挨着条小水沟就是“水岸名邸”,小区里有几个水池子就叫“东方威尼斯”,地段不好的叫“远离城市喧嚣”,挨着闹市的叫“坐拥城市繁华”,只有现场看房后才能发现宣传和现实的差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 💭 哈哈哈哈 - ⏱ 2024-09-10 18:29:06

读书笔记

“疑罪从无”是让坏人逍遥法外吗?

划线评论

📌 在古代,刑侦手段落后,既没有监控摄像头,也没有网上追逃、手机监听、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在那个年代,坏人的违法成本非常低。不管是落草为寇,还是杀人越货,只要不被抓现行,换个地方隐姓埋名又是一条好汉。所以在当时,打击犯罪、维护秩序是社会统治的第一要务。为了起到震慑作用,冤枉个把人,社会效应也是正面的。而到了现代,刑侦手段有了极大进步,这个时候当政者就会选择宁可放纵十人也不冤枉一个,因为冤枉一个人的社会损失造成的影响远大于放纵十个罪犯。即便真的有穷凶极恶、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罪犯出现,如果不计成本地使用现代刑侦手段追查,罪犯基本不能逃脱。所以,在现代,“宁可少杀,不可错杀”的社会效益也是正面的。 ^269515233-7U38Bf5FJ - 💭 古今对比是需要除了对比差异之外,还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及其对应的环境因素。 目的是否一致,环境是否一致,矛盾是否一致等 - ⏱ 2024-09-08 12:23:57

如何有效处理网络暴力?

划线评论

📌 保存网页和数字证书。(数字证书相当于网页的身份证,能完整反映证据来源,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保存在本地电脑中。 ^269515233-7U51CmB7C - 💭 这个有教程或关键词吗? - ⏱ 2024-09-09 18:10:41

工伤如何认定?下班途中买菜出事也算工伤?

划线评论

📌 只有符合以下10种情况之一时,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工伤”。 ^269515233-7U69afrNp - 💭 之一,也就是满足任意条件即可 - ⏱ 2024-09-10 11:52:35

起诉黑心商家怕路远?打官司能不能挑个法院?

划线评论

📌 消费者可以在两者中选择起诉便利或者实力比较雄厚的一方所在地提起诉讼。 ^269515233-7U6yvPzqk - 💭 实力雄厚是为什么? - ⏱ 2024-09-10 18:19:37

开发商保证的泳池、花园都没了,怎么维权?

划线评论

📌 房地产行业的广告可谓套路十足,挨着条小水沟就是“水岸名邸”,小区里有几个水池子就叫“东方威尼斯”,地段不好的叫“远离城市喧嚣”,挨着闹市的叫“坐拥城市繁华”,只有现场看房后才能发现宣传和现实的差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69515233-7U6z8Xmu4 - 💭 哈哈哈哈 - ⏱ 2024-09-10 18:29:15

本书评论

书评 No.1

还行,还是有点收获的,值得一看 ^269515233-7U7F46Sjy ⏱ 2024-09-11 11:46:21